倍加福P+F满足智造时代传感器的多样化需求
花开花落、小桥流水、寒梅暗香、杏花美酒,皆是借由人类的感知而获得的美好体验。在工业领域,传感器就是能够实现检测、传输、处理、接收、控制等功能的“感觉系统”。德国倍加福作为传感器技术领域和电气防爆领域享誉世界的*和创新者,始终聚焦于每个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上,并且秉承着对自动化的责任及创新领导科技的理念,致力于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供特定的解决方案,是客户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。 作为自动化识别系统的,“智造”这一趋势对于倍加福来说,既催生了对全新功能传感器的需求,又对自身传感器的创新能力提出了的挑战。2017CAIMRS期间,gongkong ®采访到上海倍加福工业自动化贸易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李劭。李劭为我们详尽介绍了2016年传感器行业的现状,也对2017年行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预测。
智能制造激发更多奇思妙想“北京的换电站就是典型奇思妙想的杰作。”李劭介绍说:“倍加福为北京的换电站提供了很多新型传感器。换电站是将电动汽车需要充电的电池组全部取下,再换上已全部充满电的同型号电池组。2017年北京将增加500个换电站,以解决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问题。倍加福也将持续关注光热发电、薄膜光伏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。” “互联网+”的时代背景催生了很多五花八门的传感器应用。为适应智能制造对新型传感器的需求,倍加福对公司的研发团队和研发流程进行了新的升级整合,其目的是提高新产品研发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、缩短新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时间。 “佛教中形容人的念头之快,是‘须臾、刹那’之间的事。” 作为厂商,李劭的整体感觉是响应市场的速度更是要快,他讲到:“人的思维太快了,厂商研发机器的速度必须跟得上人的想法。市场的需求都很明确,简而言之,资本追逐的方向就是市场需求的热点。传感器位于机器生产‘生态链’的末端,所以机器、资本怎样发展,倍加福的研发就怎样跟进。一言概括之,就是要快。” 据了解,倍加福亚太区的物流中心位于新加坡,国内市场供货全部进口,在交货期上并不占据优势。为了达到既快又好的目的,倍加福调整了研发团队,并对研发流程进行了优化,以应对中国市场的研发需求、改善国内的及时交互问题。目前,倍加福已将产品研发周期从早期的两年左右缩短至3-6个月。 |